一、如何在冬天防护手不会长冻疮?
冻伤属于爱复发的病,年年反复是非常常见
到了冬季很多人容易冻手、脚和耳朵,形成冻疮又疼又痒,有的甚至溃烂感染。生冻疮的原因除了天气冷的因素外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,就是和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。冬季人的活动量少,血液循环、新陈代谢减缓,特别是手背、耳朵、脚容易产生瘀血引起局部组织坏死,造成冻疮。为了预防冻疮的发生,除注意保暖外,最好的办法是经常揉搓按摩手、脚和耳朵,坚持用冷水洗手、洗脸或适当的体育活动,加快血液流动。
在冻疮初期可采用新鲜的辣椒、茄子的根茎各两棵,新鲜橘皮三枚,生姜八片,玫瑰花十五枚。首先将辣椒、茄子的根茎和生姜煎开十五分钟后,放入玫瑰花,橘皮煎八分钟,取汁泡手和脚,每日一次。若已溃烂待伤口愈合后方可使用。
冻疮的预防和治疗
冻疮是冬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,主要发生在身体的外露部位和离心脏较远的肢体末端,如耳朵、鼻类、手、脚等。
①身体锻炼法:这是预防冻疮的最佳办法,通过身体锻炼而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。
②御寒准备法:冬季在户外工作时,一定要吃饱、穿暖,做好各种御寒准备。如戴手套、帽子、穿棉鞋。体内衣物要保持干燥。易受冻的耳、脸、手、脚等部位要经常擦些油脂保护皮肤。
③冷、温水法:为了预防冻疮,平时可用冷水摩擦易冻部位,擦到发红为止,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洗易冻患处。均可增加这些部位的耐寒力。
④独头蒜法:对每年易发冻疮的部位,在冬季来临前可采用此法。取独头蒜一个,捣烂后放在太阳下面晒热,在易发冻疮部位反复轻轻磨擦至局部出现一个小泡,然后用消毒针把水泡挑破。此法可使局部气血畅通,以减少冻疮的发生。
⑤生萝卜法;取萝卜或青萝卜切成大块(片),放在火上烤热后轻擦易患冻疮部位,冷后再烤热再擦至萝卜水分完为止。此法可预防冻疮也可治疗冻疮。
⑥生姜(片)法:用生姜片轻擦冻疮处,待有发热时止,或用鲜生姜一块,在炉旁煨热后切成片,涂擦患处。或将生姜50克捣烂后,放入白酒一两浸泡,搅匀后外涂患处,一日三次。
⑦食醋疗法:取适量食醋在火上加热,然后取消毒纱布一块蘸醋外敷患处。
二、冬天怎么保护脸和耳朵不会被冻?
我认为冬天应避免过冷的环境与温度的急剧变化,注意皮肤的保湿和保暖工作,在特别干燥和温度较高的室内,如果脸上觉得干就要及时补水,洗脸则以温水为主。到室外,可用围巾或口罩防止冷空气直接侵袭脸部,避免湿差温差过大,使扩张了的微血管遇冷急速收缩,形成红血丝。有脸部冻伤史的人在冬天里应经常揉搓脸部,促进血液循环。
三、冬季户外骑行如何注意保暖?
在冬日的寒风中令不少车友犹豫不决,窝在室内做骑行台训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不过还是比不上骑着爱车用轮子亲吻大地的感觉。
只要做好冬日的骑行防护,寒风就不再是问题。冬季户外骑行
身体保暖:
首先令车友畏缩冬季骑行的是温度,为了保持温度就得多穿衣服,但厚重的衣物阻碍着骑行的乐趣,其实只需要简单几件就以克服寒冷。穿着冬季抓绒骑行服通常可以抵御10℃左右的温度,温度再低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骑行服外多加一件防风衣阻挡寒风,两者的配搭下可抵御10℃以下的气温。
头部保暖:
现市面上的许多骑行头盔都有很多透气孔,夏天骑行是帮助散热的极佳设计,但冬季骑行的刚好相反,高速的骑行将寒风带入头盔内,原本良好散热设计的透气孔将头部的热量带走,长时间骑行会出现头部发麻甚至会头痛的现象。面对这种情况,在佩戴头盔前可以先在头上戴上头巾再佩戴头盔,头巾的厚度可以根据当时的气温选择适当的厚度。
眼部防风:
寒风入眼,忍不住涕流满面,特别是一定速度下的骑行,急速而又低温的气流掠过眼眶总会让许多车友睁不开眼睛,稍微不注意路面的情况可能会发生事故。佩戴防风眼睛可有效解决这种问题,提高骑行安全。
手部保暖:
骑行中手部可是控制自行车变速控制和制动控制的重点,手部温度过低会发生反应迟缓、无力、发麻等状况。因为低温已将让手部的血管收缩了,手指的感知能力随之下降不少,如果需要操控刹车时自己的手却不听使唤,这可是会出大事的,戴上厚度适中的骑行长指手套避免这个问题。
活动关节保暖:
对于自行车运动来说,双腿可以说是推动自行车的“心脏”,冬季骑行保护是必不可少的,尤其是膝关节的保暖。低温可以让血管收缩,减少血液的流动,膝关节是一个自行车运动经常需要摩擦的关节,也是人体保护较弱的关节,保持一定的温度可使到血管膨胀,血液快速流动,保护关节的“润滑”能力,减少可能发生的劳损。所以在必要时请佩戴保暖用的护膝,膝盖受伤的风险也会减到最低。
呼吸要领:
运动前最好先进行热身,拉伸全身韧带让身体活动开来(就好像汽车一样,开车前要在原地进行发动机热身,为了更好的保护“心脏”)。骑行也要循例渐进,不可一下子进入狂暴状态,呼吸尽量以“浅”而“快”为参考,过量急速的呼吸会让过多寒冷的空气进入肺部,造成肺部不适,也会将宝贵的体温从肺部流失,均匀协调的呼吸是冬季骑行的重点。
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